6月2日上午,宁钢、郭立教授双人作品展在陶瓷文化高等研究院“畅艺空间”展厅开幕,百余位学校师生及艺术爱好者参加了此次开幕仪式。


陶瓷大学党委书记梅仕灿宣布展览开幕,并题诗《贺畅艺空间开启暨宁钢、郭立双人展开幕》,“畅想当为百艺经,解衣盘礴画笔灵。空间不必求其大,但冀展陈令眼青。”

嘉宾们表示,宁钢、郭立两位教授坚守初心,热情投入到艺术创作中,探索新的领域,为陶瓷大学师生树立了艺术家不断超越自我、追求艺术新高度的典范,他们的创新精神值得学习与致敬。



据了解,此次展览地点“畅艺空间”是陶瓷大学高等艺术研究院的新设展厅,此次展览为首展,宁钢、郭立两位教授选择以“书+画”的形式呈现,希望此次展览能够抛砖引玉,迎来更多对高等艺术教育有新见的展览者。

面向全国,面向世界,把这个作为一个小型的不断交流的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我们取名叫做畅艺空间,畅就是畅谈的畅,艺是艺术的艺,和创意有谐音同音,而且这个畅艺、畅游、畅谈,可以在这样一个空间里面,各抒所见 可以展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艺术见解,而且这个空间是面向全校师生,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博士、研究生还有师生展,甚至是本科生都可以在这个舞台进行展示,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

为了使展示的效果可能更好一点,我就用了不同的书体,不同的用笔方式,那么承载着不同的风格,这样的展示的时候可能效果看的人会觉得比较新鲜一点,省得都是同样的,所以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很简单的想法。那么这 个展示主要还是想为这个空间预热一下,这个学校有这么一个好的展厅,最后能够很好的发挥这样的一个功能,为这个学校的所有的老师学生啊!想展示和交流学习书画陶瓷艺术,奠定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在展览现场,两位教授的作品各具特色,形式多样,让在场的参观者赞叹不已。

以圆形的盘作为造型,构图饱满,采用大写意的方法,釉里红在烧造的过程当中产生丰富的窑变,所以这批釉里红的成色效果非常好。

我一般不是在评价艺术作品达到了怎样的高度,而是评价艺术作品到底漏掉了多少的水分,那么以评判标准去看两位老师的作品,我觉得他们所遗漏的东西或者漏掉的水非常少,我不是说完全没有漏掉,那是不可能的,就是说艺术作品的成功在于每一个环节都丢分很少,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果了,所以从这一方面看,艺术具有非常强的这种艺术张力啊!这种张力就来自他们各个环节的失分非常的少,所以说这应该是我们陶瓷艺术创作的标杆性的一个判断。

宁钢教授的作品一看就是他的,他已经把个人风格凸显的非常的明显,既有细的,既有宏观的东西,也有微观的东西,有整体的东西也有局部的东西,所以通过构图,利用景德镇的泥火釉来演绎陶瓷文化的形而上,跟形而下的精神都有,形而下的物质的东西有,形而上的这种表现人文精神的也有,所以我在他的作品里面我学了很多东西。

郭老师的书法一直是我们觉得他是多年来在书法艺术和陶瓷艺术的结合上面他做了很多探索,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面貌,我觉得这个可能也是我们陶大在艺术创作上面一个很好的一种补充,就是用书法的语言,书法的形式和陶瓷结合,我觉得这个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这一批的作品我觉得非常新颖,给我印象留下的很深刻的是老师的这些作品里边以梅花老枝新梅,梅花里边它既有红梅,还有绿梅,还有青花用的蓝色的梅花,这种变换包括手法,我觉得都非常的新颖,而且非常具有装饰性。另外一个题材就是老师的鱼系列,我看了一下有桂鱼、有鲶鱼,然后鱼本身就是中国人非常喜欢的,非常吉祥的一个画种,那么在老师的笔下,用釉里红来表现色彩也好,包括动感,包括灵动性,我觉得表现得非常恰当,在装饰性,在其手法创新性还有包括采用的是青花来表现这个水的这种波动,鱼在水里游的这种感受非常的明显。

虽然我看不懂书法的字,但是我有感觉,艺术最重要的就是让你有感觉,如果在艺术上没有感觉,这个比较表面的,但是这样虽然我看不懂,但是我会感受得到这个感觉,他是哪里重,这个勾线怎么样,哪里是轻,哪里是重。


据悉,此次宁钢、郭立教授双人作品展是由陶瓷大学陶瓷文化高等研究院主办,宁钢艺术博物馆协办,展览时间从6月2日至11日,感兴趣的观众朋友不妨到现场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