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窑青花 I 童心未泯,返璞归真
2021-06-03
图片

柴窑青花童子系列

款 钟家窑

《童趣》

《百子图》

        今天就是欢乐的六一儿童节了,上班的路上就看见许多穿着漂亮新衣服的小朋友开心着,蹦跶着走在上学的路上,小编都不由被他们欢乐的气息所感染,觉得今天的心情都格外靓丽。

图片

        回忆起小时候的童年时光,,总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浮现眼前的都是踢毽子,丢沙包,跳皮筋,打游戏机等等这些游戏。

图片

       孩子是世间的瑰宝,他们天真无邪充满童趣,他们代表着新生的美好,蓬勃的未来,所以古往今来孩子也是艺术创造的灵感之源,在陶瓷艺术创作中也是非常多见的,孩童题材这在瓷器上统一被称为“婴戏图”。

       婴戏,顾名思义儿童之间的玩耍。主要表现的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孩童,但又并非是对儿童游戏的单纯描画。广义来讲,这都与当时的政治、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等休戚相关。

       关于青花瓷上的婴戏图, 《饮流斋说瓷》中有所记载:“绘小儿游戏之画,亦自明始,谓之要娃娃”,具体表现“有五子,有八子,有九子,有十六子,有百子。百子之制,道光时尤为盛行”。

图片

       从明代中期开始,瓷器上的婴戏图大量增加,这在景德镇瓷器,特别是青花瓷器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各式婴孩不仅数量多,题材也层出不穷;儿童形象生动活泼,稚趣可爱。

       我们能通过瓷器上的婴戏题材了解到古代上流阶层追求自然天真的高雅趣味,这是一个难得的实现了人们对“美”的定义雅俗相谐的题材。

       在展现社会风俗和儿童生活状态的同时,融入了大量社会、文化和历史信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对待。

       在传统的婴戏纹上,我们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研究创新,打造出三款各具特色的童趣杯,分别是《童子打闹》、《童子提灯》、《竹林童趣》,杯子有两种器型,撇口杯和直口杯。

       以孩童嬉戏为主题作画。

       孩童高矮胖瘦不一,面目清秀,或嬉戏追逐,提灯打闹,或竹林闯荡,天真欢快,热闹和谐。

       背面提诗《宿新市徐公店》,《除夜有怀》和《览镜见白发数茎光鲜特异》三首。诗人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动静结合,别有情趣。图画和诗词的结合,在细致的描绘中,细细端摩,不禁让人置身流连于情境之中。

       画面层次丰富,内中有气泡釉色变化多端,青花线条清晰,有晕染嵌入之感及柴窑之特色。

       加入釉下彩釉里红工艺,把青花与釉里红组合在一件瓷器上,成为一个新的艺术精品。

//////////

       而婴戏纹中——百子图更为突出,百子图,是婴戏图的一种,也叫百子迎福图、百子戏春图。

       主景描绘了一百个孩童在亭台楼阁间相互追逐,童子置身于水缸边,墙檐、假山处嬉戏。

       他们有的手执彩旗'好像在站岗放哨,还有的在捉迷藏 ,“打秋千”,下棋,乘船,玩木偶,放鞭炮。

      人物的刻画谨微,委婉细腻。孩童的神态,动作形象都各不相同,隐约中透出神游画外的灵动,独具韵味。

       背景湖水荡漾,荷花盛开,暗柳垂阴,芭蕉葱郁,加上亭台楼阁,水榭皇宫错落有致,好一幅生机盎然之色。

       整幅画面蕴含了企盼“童心”返璞归真,天性纯真美好的愿望,寓意家业兴旺,富贵满堂,呈现出浓浓的生活气息,可爱又生动。

图片

       恰逢“六一”,孩子的欢声笑语,是那么干净,那么纯真,极具感染力,让人不由自主回忆起童年的美好。

       一盏童趣杯,一段童年回忆!

      回忆经典,推陈出新。我们在青花的基础上,加以新彩,墨彩描金等绘制出更多更精彩的童趣杯、盖碗、茶具配件。 

新彩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