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伉俪艺术作品展研讨会引发的陶瓷艺术正义之声
2021-03-17

2017年1月1日下午2:30,由新浪网、江西港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新浪江西陶瓷频道、景德镇当代国际陶艺中心承办的“琴瑟和鸣 釉色生辉”瓷坛伉俪艺术作品展在景德镇镇当代艺术馆盛大开幕,并同时举办了相应主题的学术研讨会。瓷坛伉俪是景德镇地域文化的一种特有现象,新浪陶瓷频道以此为专题连续成功策划了两届瓷坛伉俪活动,在陶艺界引起了巨大的关注。针对此次的瓷坛伉俪作品展,参与研讨会的艺术家们展开了自由地讨论,引发了一系列相关现象和问题的思考与探讨。特别是关于媒体在陶瓷文化推广与弘扬方面的担当,艺术家们从宣扬正面能量和从揭露反面现象作出正义的发声这两方面,道明了媒体所应该扮演的角色。应该说,这是让媒体复归它全面的职责时所原本应当作出的积极作为,而这次研讨会,不仅仅是针对新浪陶瓷频道作为媒体在文化推广方面的有益尝试作出肯定,也更有警醒之言,全面的发声,才是媒体应有的态度。

  (以下内容按发言先后排序)

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李林洪

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李林洪

  李林洪:

  伉俪艺术家是景德镇特殊的地域文化现象,以此为专题,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推广是一种有效的尝试。这是媒体在弘扬景德镇本土文化方面,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我今天也要指出的是,媒体不仅仅要发出正面的声音,更要有担当去揭露当前的陶瓷艺术界的种种不良的现象。诸如某些个体艺术家,为了一己之名利,而罔顾历史,颠覆历史的浮夸作为,媒体同样应该站出来进行批判。对于陶瓷艺术界存在的可笑的闹剧,媒体应该揭露,还原真相,让真相复归其位。对于一些个人利益至上,不断制造“丑闻”的个体艺术家现象,确实既无视陶瓷艺术发展的真实历史,也损坏了陶瓷艺术界的整体声誉,让人感到一种无知和极大的愤慨。针对诸如此类的现象,媒体的正义发声十分重要,也必须是有震撼力的,因为这不仅关乎有利于整顿陶瓷艺术的整个生态环境,也关乎媒体在当今时代所肩负的道义和责任。

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李菊生

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李菊生

  李菊生:

  今天我在开幕式上谈到的是“幸福”问题,是的,这些伉俪艺术家们的确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希望,人生的希望,艺术的希望,这个特殊的艺术群体在推动陶瓷艺术的发展上一定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显然,新浪陶瓷频道举办的这个瓷坛伉俪作品展,是弘扬陶瓷文化的一个有力举措,也反映了一种文化品牌意识。不过在这里,我还是要接着李林洪教授所言,媒体一定需要正义的发声。今天的景德镇乱象丛生,发出人民的声音,发出集体的愤慨和正义的声音,是媒体应有的责任。在弘扬正面能量的同时,媒体对一些反面问题的揭露,也同样地必须充满有力的锋芒,直指现象的核心,直指丑恶的卑劣。景德镇千年的陶瓷艺术精粹,可谓大放异彩,然而一些人在这种光芒下,并无敬畏之心,一味虚夸自我,拔高自我形象,甚至欲在浩荡历史中博得一己之史无前例的“头衔”,自我封号,践踏历史。这种个人行为,实际上不仅贬损其形象,更是令人嗤之以鼻,因而媒体的观察,媒体的目光不仅仅要落在喜人的现象上,更要落在“荆棘”处,落在不值得称道的晦暗的地方,这样,才会彰显一个社会的健全的发展,才会真正推动陶瓷文化和艺术的前行。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刚如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刚如

  熊钢如:

  从今天的展览开幕盛况看来,新浪陶瓷频道确实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瓷坛伉俪是景德镇的一个特殊现象,陶瓷是一个媒介,让大家走到一起,在陶瓷艺术中彰显生活的美。特别在今天的活动中,不仅让我看到了艺术之美,也让我感受到一种生活中的品位和时尚。伉俪中的女同胞今天尤其凸显了这种美好,我认为女同胞应该注重时尚,应该还要更有品位和风度,这是为社会品位树立典范。“瓷坛伉俪”这个题材可以继续挖掘下去,要做得更有品位和高度。这个题材的发现是很不容易的,以后不仅要在艺术上,更要在综合的生活品位上来进行深度挖掘,凸显伉俪艺术家们的整体的存在状态。另外,我对你们媒体人,寄予希望的是要彰显社会的正面能量,同时也要揭露丑陋的现象,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彰显正能量的方式。比如对于“消费”景德镇的不良现象,媒体人应该鞭挞,媒体人应该科学、准确地对待一个问题,你们应该有正义的发声。

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郭文莲

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郭文莲

  郭文莲:

  我很赞同熊老师的说法,伉俪艺术家在景德镇确实是一个特殊现象,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可能只有景德镇才拥有如此庞大的艺术群体,才能够聚集在一起呈现今天这个活动的效果。从这个角度来弘扬景德镇的文化,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而如何从这个方面推动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更加提高景德镇整体的艺术水平,丰富陶瓷艺术的创作与探索,这是目的,媒体想要真正实现这点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阻力,而我认为政府会有更大的力量来实现这点,媒体可以扮演督促的角色。以“瓷坛伉俪”这个艺术群体作为突破口,提高整个陶瓷艺术的水平,是一个可能。前面说的让我们看到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依旧让人欣慰的正面现象,媒体和艺术家都在做出各种努力的尝试。另一个陶瓷艺术界存在的必须要指出的反面现象是,自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出现了很多争“第一人”的现象,比如什么“窑变第一人”等各种前无仅有的头衔冒出来,不仅浮夸,而且颠覆和藐视历史。我认为在艺术当中,永远没有谁第一的说法,只有不同的人创造了不同的艺术,所擅长的风格和类型不一样,“第一”这个措辞在艺术界中应该被取消。针对这种负面现象,媒体也应该勇于站出来揭露这种有悖于历史和真相的事情。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舒惠娟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舒惠娟

  舒惠娟:

  因为这些老艺术家都有这么一个心愿,都希望与自己的夫人展示他们几十年的这样一种美满的生活之路,所以说这个“伉俪”不一定都出自“瓷坛”,瓷坛中也不一定都要夫妻双方是从事艺术的,那么这些艺术家也都可以带上自己的夫人去走一下像今天开幕式上这样的红地毯,那么65岁或70岁以上的艺术家都会感到这是一种非常温馨的事情。新浪陶瓷频道以“瓷坛伉俪”为专题深度挖掘这些夫妻艺术家的故事,展现他们的人生风景和艺术探索,并举办一场这样浪漫的瓷坛伉俪作品展,无疑是一种推广陶瓷文化,展现温暖人性的一种好的方式。

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张亚林

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张亚林

  张亚林:

  关于李菊生教授此前谈到的“幸福”问题,我深有感触,我认为我是幸运的。新浪陶瓷频道在这个主题上开展各种活动都是很有意义的,关于“幸福”的探索,我之所以认为我是幸运的是因为我既从事了自己喜欢的艺术,也同时有一个同样从事艺术的伴侣,我们因此携手走过了这么多年。而实际上,在中国,我认为很多女人同样在生活中十分的努力,但未必就能获得这种心灵上的幸福感和满足感,甚至很多女人丝毫也不幸福,这或许就存在置身于事业和家庭当中,并未真正释放她的内心,应了她精神的所需。而作为伉俪艺术家,我们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语言,我们共同经历生活中的点滴,我为此感到幸运。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承接前面的几位老师所言,在陶瓷艺术界存在的那种乱象,确实是有悖于历史,给自己套一个史无前例的“头衔”,是颠覆陶瓷历史的行为,同样也是可笑的。我们应该正视这点,并且作为媒体,也希望能够站出来勇于“纠错”,勇于发声。

王朝明教授

王朝明教授

  王朝明:

  新浪陶瓷频道做的这个“瓷坛伉俪”的主题非常有特点,而且今天的活动也让我们感到特别的温馨,这在推动陶瓷文化方面作出了一种有益的尝试,并且也可以说是一个创举。像前面几位老师说的,媒体在宣扬正面能量的同时,也可以旁敲侧击地揭示一些负面的现象,当然媒体实在不能实现的也不能勉强他们去做这些相当有困难的事情。今天的活动,还是让我看到了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的希望,媒体和艺术家们都在共同努力尝试各种推动陶瓷艺术发展的举措。

资深陶瓷艺术评论人、收藏家陈也君

资深陶瓷艺术评论人、收藏家陈也君

  陈也君:

  刚刚在场的艺术家发表的讲话真的让我学习了,非常有正气。今年,我发现景德镇的很多媒体都暗自消失了,我为此感到很遗憾,然而他们的消失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媒体在陶瓷文化的弘扬与推广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媒体在景德镇的生存却举步维艰,这也从侧面看到政府在促进陶瓷艺术发展方面所作出的努力远远不够,或者说并没有足够地重视。在这个方面,而与景德镇这样一座千年瓷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比如龙泉窑就得到政府的有力保驾,发展得非常好。应该说,景德镇的陶瓷在世界所享有的地位和荣誉都是首位的,但是景德镇的声音非常小,也没有声音出去,应该说发声的空间越来越小,诸如我们艺术家和媒体在一起开展的这类研讨会,政府是否有意愿来一起参与,聆听大家的声音,共同探讨未来陶瓷艺术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我一直在观察景德镇的陶瓷市场,我发现我们景德镇传统陶瓷的市场越来越进入低谷,我看过几篇文章,是从金融角度来分析国家各个方面的经济状况和当前的市场环境,我认为我们的陶瓷市场实际上面临了更加严峻的情况,很多陶瓷企业以及个体艺术家都可以说遭遇了非常困难的情况,有的人甚至放弃了陶瓷,所以政府更应当在如此严酷的市场条件下支持陶瓷艺术的发展,我们大家也更应该团结起来,促进陶瓷艺术持续发展,支撑这个产业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