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西黑陶的魅力在于其黝黑厚重的原始美,朴素、简练生动充满韵律感。原始的制作方式和藏族民族性格中的粗犷、朴素的特点相辉映;纹样随形制作,以简练、生动的形式捕捉生活中常见的形象,颇富意味,有欢快的游鱼、张着嘴的鸡、盘旋舞动的蛇、瞪着圆眼珠的牛、麒麟和呲牙咧嘴的兽面形象,也有夸张的花卉和植物叶片纹样。这些装饰纹样都来源于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动物的生动表情流露着人格化的感情,通过抽象的形式美感表达藏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的虔诚。
尼西黑陶的黑,黑得纯净,一如藏民心中的信仰,以及香格里拉的天空、气息、雪山……制陶就像诵经,心无旁骛地拍、打、切、削着陶泥,而器物则在如此宁静的过程中渐渐成型,天与人、道与器、神与形的关系因此澄明无蔽。堆烧是化泥成陶的最后蜕变,锯木灰不像窑炉里的烟雾那样飘渺,而是紧贴表面,渗透坯体,刻骨铭心,表里如一。
尼西黑陶的工艺是原始的,原始意味着自然,其形式与内涵植根于香格里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藏民族特殊的民俗文化,正是因为特殊的自然、人文条件,作为中华陶瓷文化一部分的尼西黑陶才有了卓尔不群的艺术魅力,它映射着作为中华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藏文化的具体内涵;同时,它从未脱离日常生活的存在方式暗示着陶文化的原初意味,经由朴素的实用功能唤醒现代人对精神家园的记忆,这大概正是它无须粉饰的强大感染力之所在!此外,尼西黑陶的持久生命力也再次确证了文化多样性的价值,面对现代社会对效率的线性追求,朴拙的手工更像是一种生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