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一脉相承——宋代名窑精品文物与当代大师作品展”在杭州博物馆南馆二楼临展厅内开展,联合展出古代文物和现代大师作品。以及毛正聪、毛伟杰父子,范随州、王振芳夫妇,刘志军,梁亚萍,陈氏定窑,叶氏哥窑兄弟,徐殷等大师们的作品集中亮相,着重体现制瓷大师们对传统技艺的孜孜追求和不断创新,以及古今制瓷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开幕式现场,大师们也将各自的作品捐赠给了博物馆。

古物奇珍是宋代瓷器发展的顶峰
官窑的古朴大气,雨过天青;
汝窑的含蓄莹润,积堆如凝脂;
钧窑的灿如晚霞,变化无穷;
定窑的白如霜雪,薄如片纸;
耀州窑的器型流畅别致、刻花生动精美;
龙泉窑的釉色翠绿莹亮如梅青水碧;
无不是宋代窑业繁荣的体现。
中国是瓷器之国,自十七世纪以来,“china”一词成为世界上瓷器的代名词。宋代是中国陶瓷史的重要时期,中国的陶瓷艺术上继汉唐,在宋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位,窑址数量多,名窑产品精美,瓷器生产受到了皇室的支持。由于宋代开放的思想文化,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生产和手工业发展迅速,宋代窑业突破了唐代“南青北白”的格局,形成了名窑林立的局面,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及八大窑系名震天下。

宋代瓷器,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承前启后,技术进步的重要阶段。以其古朴深沉、素雅简洁,同时又千姿百态、各竞风流的气象为中国劳动人民在世界工艺发展史上矗立起一座让世人景仰的丰碑。
古物奇珍,从陶瓷残片到完整器,展览中的每一件器物,无论是博物馆之珍藏,还是个人的收藏品,无不从釉色和器型中透露着那份为人称道的宋代风雅。梅子青、粉青釉,那乳白色定窑上的一抹刻花印纹,那钧窑上一抹恰到好处的“钧红”,都是如此的精美灵动。
在杭州博物馆馆长杜正贤看来,这是一场实打实的名窑精品展,从旧日文物到现在大师之作,都是顶级的。龙泉窑和耀州窑虽不在五大名窑之列,但在陶瓷史上的地位非同一般,且在宋时造诣显著,所以本次展览也将两者囊括进来。当然,除了展现古时名窑风采,更多的是讲述技艺在当下的传承发展。
大师之作传承经典传播文化
千年之后的今天,诸多宋代名窑的窑火仍未熄灭,工艺美术大师们沿着前辈窑工的足迹,在土与火的淬炼中传承着这门古老的技艺。这里的大师之作同样精彩夺目。

杭州博物馆馆长杜正贤与刘志军大师合影
这是一场古今对话。钧窑,曾有“群窑之冠”之誉。民谚曰“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出生于钧瓷世家的刘志军,自幼随父兄学艺,在近三十年的陶瓷艺术生涯中,拜师学艺专业深造,以传统制瓷工艺为基础,结合当代制瓷科技,运用中国文化符号,设计创作各种作品200余种。

刘志军为杭州博物馆捐赠的钧瓷作品
刘志军先后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工程师、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景德镇陶瓷学院客座教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中国收藏家喜爱的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他对当代陶瓷艺术有着独特的艺术设计思想,创作的作品以传统制瓷工艺为基础,结合当代制瓷科技,运用中国文化符号,做中国人文陶瓷艺术。

刘志军为杭州博物馆捐赠的钧瓷作品
他是当代陶瓷艺术设计和传承性代表人物之一,设计的作品尚简约、求幻变、致精细。历年创新设计的作品和工艺研发,对业界的发展和推动起着积极的影响。
他对中国传统艺术有着深度的研究和理解,作品多次获国际、国内、专业大奖,并被联合国总部、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哈佛大学艺术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法国大皇宫等专业机构收藏及展出。

刘志军为杭州博物馆捐赠的钧瓷作品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15日。
“一脉相承”,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当日上午,《一脉相承:宋代名窑精品文物与当代大师作品展》暨当代陶瓷艺术大师作品捐赠仪式在杭州博物馆举行。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翁文杰等领导向无偿将作品捐赠给杭州博物馆的8位陶瓷艺术大师颁发证书。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博物馆学会、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等相关领导出席捐赠仪式。

领导、嘉宾与当代陶瓷艺术大师们合影
宋代是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的黄金时期,是承前启后、技术进步的重要阶段。宋代瓷器以其古朴深沉、素雅简洁,又千姿百态、各竞风流的气象,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长期致力于西湖的保护和发展,展现杭州与西湖的良好形象和独特韵味。杭州博物馆在管委会的指导下,特别推出《一脉相承:宋代名窑精品文物与当代大师作品展》。
展览展出了毛正聪、毛伟杰父子,范随州、王振芳夫妇,刘志军,梁亚萍,陈氏定窑,叶氏哥窑兄弟,徐殷等大师们的作品,不仅努力追寻古人的脚步,继承与恢复传统,并且在作品中融入现代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杭州博物馆秉承“让文物活起来”的原则,积极挖掘文物资源,通过展览传播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把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担负起博物馆应有的社会担当与历史使命。
本次展览共展出杭州博物馆藏宋代名窑精品及当代大师代表作近200件,其中刘志军作品17件。在展现宋代名窑瓷器造型与釉色美学的同时,亦让观众通过当代大师作品了解制瓷技艺的“一脉相承”,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神内核。
宋代名窑简介
官窑

宋代官窑分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北宋官窑具体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宋高宗南渡后,在临安(今杭州)另设新窑。
宋代官窑瓷器特征为素面,胎色铁黑、釉色粉青,“紫口铁足”增添古朴典雅之美。
哥窑

哥窑与官窑类同,有紫口铁足,有开片。哥窑的窑址不明,瓷器特征为釉面的大开片纹路呈铁黑色,称“铁线”,小开片纹路呈金黄色,称“金丝”。
汝窑

汝瓷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清凉寺村,宋时属汝州。自宋初便有烧制,北宋晚期是其鼎盛时期。“釉色天青”、“蟹爪纹”、“香灰胎”、“芝麻钉”等是汝窑的重要特征。
定窑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场。窑址在河北曲阳。定窑一方面是由于色调上属于暖白色,给人以湿润恬静的美感,另一方面由于其善于运用印花、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将白瓷从素白装饰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钧窑

钧窑有钧官窑和钧民窑之分,钧官窑窑址位于河南省禹县(时称钧州)。宋代五大名窑中钧窑虽然也属青瓷,但它不是以青色为主的瓷器。钧窑的颜色还有玫瑰紫、天蓝、月白等多种色彩。“钧红”的烧制成功则开创了一个新境界。
龙泉窑

龙泉窑为中国宋代南方民间名窑之一,在今浙江省龙泉。迄今已发现烧窑遗址数百处,南宋中期以后窑业极盛,成功创烧出粉青和梅子青两种青釉,并被誉为“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的顶峰”。产品畅销南北各地,并远销东亚、东非、阿拉伯诸国。
耀州窑

耀州窑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县黄堡镇,是宋代北方青瓷的主要产地之一,北宋时期的耀州窑达到了其生产的鼎盛阶段。高超的装饰技术是耀州窑瓷器的特点,耀州窑瓷工以犀利刀工刻划出高浮雕效果的图案与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