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列表
人物 | 蒋琰滨:翰墨飘香 刀笔刻砂——“紫砂九隽”系列报道(八)
2024-02-21
编者按:近日,凤凰网记者在江苏专访“紫砂九隽”,记录了他们在丰富紫砂文化内涵,扩大紫砂文化影响力,开拓当代紫砂新路上的动人故事。“紫砂九隽”孜孜不倦的追求,也契合了学会“引领行业发展、满足时代需求”,“把工艺美术产品打造成为生活必需品”的理念。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公众号以“人物”为报道方式,作系列报道,继续讲述他们的故事
蒋琰滨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之中形成其有着鲜明特色的陶刻刀法,这样的刀法让人感到耳目一新、雄浑有力,人称“琰滨刀法”。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宜兴,古称阳羡。千年陶都,薪火相传。一代代紫砂艺术家用妙手匠心唤醒手中的五色泥土,阐述对生命的热爱、对历史的追溯、对时代的追随。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创新是永不褪色的时代话题。
2017年,“紫砂九隽”诞生,由史小明召集范建军、顾美群、蒋雍君、喻小芳、范伟群、蒋琰滨、毛子健、范泽锋共九位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组成。不同于传统形式以名人命名或师门传承的工作室、艺术馆,这个艺术家群体打破了门户隔阂、融汇制技所长,力求成为新时代紫砂文化的拓展者。
六年走来,“紫砂九隽”从传统中汲取养分,沉淀基因,用更贴近时代的紫砂作品诠释紫砂文化,并在更宽广更纵深的维度,丰富紫砂文化内涵,扩大紫砂文化影响力。近日,凤凰网江苏专访“紫砂九隽”成员蒋琰滨,走进他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解读他在开拓当代紫砂新路上的动人故事。
美,不止于外物,不限于器,乃是用心凝成。三十余载的从艺生涯中,宜兴“紫砂九隽”成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蒋琰滨以刀代笔,心手合一,于紫砂器物上纵横驰骋、明书质朴,绘写出朴拙真意、畅快人生。
蒋琰滨,1970年出生在宜兴丁山白宕的一个陶艺世家,母族鲍氏是民国时期丁山著名的大窑户“葛鲍两家”之一。自幼痴迷书法,多年练就的书法童子功奠定了他今后紫砂发展方向的基石。
深知学习培训是提升自身潜能和综合实力的最佳途径,蒋琰滨自是不敢懈怠,多方求学:南京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又赴浙江大学进修书法,入清华美院、中国美院紫砂高级研修班学习。2018年为南京大学吴为山教授的访问学者,2020年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邱春林研究员的访问学者。
众人皆知蒋琰滨专长陶刻,其实早在80年代末就曾研习过紫砂壶艺、雕塑,这个阶段的学习更多的是对传统的一个传承,也为日后的陶刻创作打好了坚实的基础。90年代初随陈复澄先生学习陶刻,蒋琰滨开始尝试不囿于传统的创作道路。此后师承舅父鲍仲梅大师(“紫砂镶金银丝第一人”,为“紫砂七老”之一任淦庭的入室弟子),并逐渐把陶刻确定为专攻方向。
一路走来,他从未放弃对书法的学习,并拜储云先生为师。同时为了提高绘画水平,又拜师大写意花鸟画名家吴冠南先生门下,得其悉心指导。书画功力的提高助益他在陶刻路上更为精进。
从本土传统陶刻手法的研习到博彩众师之长,蒋琰滨又时时从书本、历史中去汲取养分和素材,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之中形成其有着鲜明特色的陶刻刀法,这样的刀法让人感到耳目一新、雄浑有力,人称“琰滨刀法”。
“琰滨刀法”是蒋琰滨陶刻技艺的集大成者。在题材上,广取博收,除了运用山水、花鸟、人物等传统题材外,还提取青铜器、玉器、版画以及年画中的素材,突破了紫砂陶刻固有的题材和风格,使作品自然古朴、刀味浓郁并富有鲜明的个人特色,成为当代“文人陶刻”的典范。
在技法上,除了传统的陶刻技法,他还将篆刻、汉画像石、版画的雕刻技法融入陶刻之中。刀刀朴素自然,给人以拙味,又拙中现巧,体现了个性的张扬,张扬中不失紫砂本体之美,二者合一,给人以率真朴拙的自然之味。
吴冠南画 蒋琰滨刻
然而蒋琰滨并不驻足于此。近年,他又确定将“写意陶刻”作为新的研究课题,执著前行。
六方鱼尾瓶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伴随技艺的不断精进,他的作品也广受瞩目。他曾多次应邀前往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卢森堡、阿联酋、日本、奥地利等国家进行陶艺展览并组织交流活动。作品在国内外各大专业展评中屡获金奖并被多家博物馆收藏。其中,作品《六方鱼尾瓶》和《四方开窗千简》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金瓜提梁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三足宝鼎壶》被南京博物院收藏,并获第二届中国紫砂原创专利作品评比金奖;《茶生墨相》茶具文房组合荣获第十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金奖;《雅乐清茗》紫砂壶荣获第十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金奖;《太平清宴文房组合》紫砂壶荣获第九届“大地奖”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特等奖、第二届“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百鹤奖;《陶刻棒槌瓶》荣获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大会中鼎杯大赛金奖。
技艺之外,蒋琰滨对行业的发展亦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016年他以“弘扬陶刻文化、培育陶刻新人、丰富陶刻创作”为旨成立宜兴市陶协陶刻协会。对内常年开展陶刻新人班研修班、陶刻大赛及展览等活动,坚持“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理念,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对外积极与其他陶瓷产区交流互动,在景德镇省陶瓷研究所建立创作基地。2021年担任中国江苏乡土人才技艺技能大赛(陶刻项目)技术文件制定专家。
2018年始,蒋琰滨又组织一年一届的高研班,带领紫砂界的艺术家们走出国门,赴英国伦敦大学、剑桥大学进行深度的国际交流及学习深造,陶刻协会被授牌成为英国伦敦大学联盟国际陶瓷艺术在中国区唯一的实训基地。
蒋琰滨在英国皇家科学院演讲中国紫砂文化
为了进一步推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国际交流,蒋琰滨组织创办宜兴市国际陶瓷艺术发展研究院,与伦敦大学中央圣马丁学院签署备忘录,致力于推动中国陶瓷艺术教育的发展,并逐步构建基于宜兴紫砂,面向世界的陶瓷艺术交流平台,更好地向世界传播紫砂文化,为推动国际间陶瓷艺术的各项交流与学术研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颁发伦敦大学特聘教授证书
2018年蒋琰滨被聘为英国伦敦大学特聘教授,这是目前中国陶瓷艺术界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授予此荣誉的艺术家。2023年又被聘为浙江农林大学特聘教授。在更宽广的舞台上,讲好宜兴紫砂的故事,蒋琰滨正用心中的刻刀在这个时代镌刻下清晰的印迹。
上一条:
克劳迪娅·卡萨利 |陶瓷艺术,对于链接世界有更大的意义
下一条:
上海博物馆精品陶瓷欣赏(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