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话名师:张道一
2021-06-10

一个承先启后的学者:张道一先生

(文/李立新)

 

张道一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工艺美术史论家、民艺学家、教育家、图案学家、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创始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长期潜心研究美术和工艺美术的历史及理论,新近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张道一文集》集作者几十年研究成果于一书,为美术理论界的重要成果。张道一的研究涉猎范围很广,尤其重视民间美术的研究,注重联系社会人文、民风民俗、生产生活,综合分析艺术的纷繁现象,提出了文化由一元向多元发展的艺术发展规律。

 

张道一对民间美术的研究有颇多建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的本原文化论。通过认真研究文化的发生、发展,结合人类的造物活动,提出了文化由一元向多元发展的“本原文化论”,而工艺美术兼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属性,属于本原文化。

 

张道一认为“在文化的多元发展之前,曾经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是一元的”,只是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本原文化的载体不能包容和满足更为多样的精神需求时,才派生出所谓的纯艺术,当物质的和精神的文化分化之后,本原文化并没有解体,仍然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元文化是人类最初的文化形态之一,多带有实用性。

 

本原文化论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本原文化论不仅可以解释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共生现象、艺术发生发展的规律,而且改变了美术史上被颠倒的发展序列,为艺术分类学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奠定牢固的基础,纠正历史上形成的道器观,真正恢复工艺美术的历史地位。

 

张道一认为不管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还是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宗教美术,都是在民间美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或者吸收了民间艺术的营养,所以,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的母型。他在认真分析了民间美术的创造主体、内在本质和发生发展之后,认为民间美术具有深厚的基础,不会由于时代的变革而消失。但现时民间文化内外交困的处境让人担忧,“中国民间文化目前所处的困境,就其性质和严重性来说,是历史上不曾有过的”,他呼吁有识之士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注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延续。

 

张道一善于“小题大做”,小中见大,从小小的图案或玩具生发开来,广征博引。如《泥土情》,从女娲抟土造人、牛河梁泥塑女神到宋代的土宜“泥孩儿磨喝乐”、泥叫叫“咕咕鸟”,再到惠山泥人大阿福;如《中国结》从结绳记事、绶带、缨珞、《红楼梦》中的打络子到现在孩子们的游戏“绷绳翻花”,从远古到现代民俗,纵横捭阖,收放自如。

 

张道一在中国率先提倡民艺学,提出建立中国的民艺学,而且主张把它放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上来研究,认为“它带有边缘学科的性质,在它周围,必须与社会学、民俗学、艺术学、美学和历史学、考古学、心理学等相联系、相渗透”。

 

他初步描绘了民艺学研究的架构,认为民艺学应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但在民艺学的定义问题上,则比较慎重,认为不宜先下结论,“须要充分做调查研究,弄清一些局部的、历史的合格层次、各方面的概念,须要作知识的和经验的积累,以至理论的提高”。

 

张道一对纷繁芜杂的概念也进行梳理,如对民艺学和民俗学进行比较,厘清民间艺术、民间美术和民间工艺三者的关系,民俗、民艺与民具的联系和区别,为民艺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张道一的艺术教育思想

(文/潘鲁生)

 

一、美术教育的社会使命

美术教育的社会使命这一命题是张道一先生1989年发表在《中国美术教育》上的一篇论文题目,也是他从事美术教育多年的肺腑之言,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他对美术教育现状的关心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造就了人的使命感,人类的使命感又促进着社会的健康发展。张道一先生已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并已形成自己独到的美术教育理论,他从1952年起任教于华东艺专、南京艺术学院,到1995年在东南大学创办艺术学院,已培养众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国内访问学者,可谓桃李满天下。他虽然在严酷的磨难中历经艰辛,但始终没能被命运征服,在我国美术教育领域依然忠诚地耕耘。从美术的启蒙教育、审美教育、师范美术教育、工艺美术教育到参与制定我国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宏观规划,张道一先生都以极强的社会使命感、务实的教育责任感,梳理着我国美术教育的现状,关心着未来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国家的栋梁之材。

 

张道一先生认为,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才的宏伟事业,它在社会的各部门中带有基础的性质。一般地说,教育本身不直接在社会上产生效益,而是把培养的人才输送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其效益才会显现出来。研究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调理相互的关系,以利全面发展,又是一门重要的科学,直接关系着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兴旺。就美术教育的问题他又明确指出作为体现美育重要手段之一的美术,如何认识又怎样实践,在实践教学中思想并不统一,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成绩当然是明显的,只是冷静思考起来,缺少整体的把握,多注重微观而忽略宏观,重技巧而轻理论。如果孤立地评估一门具体课程,收效颇大,但对整体结构却失去平衡。这样就无法形成良性循环,果实很多,不少带有苦涩,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二、关于工艺美术教育及其设计观念

80年代初,张道一先生对我国工艺美术教育刚刚复苏时所碰到的一些现实问题十分关切,曾多次到工艺美术院校和一些企事业单位举办讲座,发表有关工艺美术在社会发展中所处地位的许多言论,同时也阐述了他对当时工艺美术教育的观点,明确指出工艺美术教育应首先解决专业思想问题,树立工艺美术的设计观念。张道一先生认为各种艺术门类的社会功能作用,本来就存在有“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哲理,但若以此度彼,或是把这些问题等同起来,不仅会导致在设计思想认识上的混乱,也必然造成工艺美术事业的损失。在工艺美术领域,长期存在的以“画画”为主导思想的观念应该打破,从而形成一个以现代设计观念为主导思想的工艺美术新领域。他还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辩证地论述了工艺美术的本质及其实用因素,正是因为实用性,才决定了工艺美术同人们生活的依存关系,它所涉及的各种造物品类,同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画画”中心论的社会偏见和对工艺美术的误解,唯一解决的办法,张道一先生指出,应从教育入手,调整教学结构,改革陈旧的教育模式,创建适合工艺美术教学自身规律的教育体系。

 

我国的“学堂”式的教育形式开创于本世纪初,图案教学先设立在师范学校,为手工劳作课程之一,后来才逐步完善。“五四”运动前后我国才开始创办实业教育,为了使国民能在接受现代工业文明的同时,使教育同步发展,从而创立了新型的工艺美术教育体制。当时,一些有志于工艺美术事业的人士,先后到工业比较发达的欧洲和日本学习,同时也将他们先进的教育制度和教学形式带回国内,将西方一些古典设计风格和德国新兴的设计观念直接接受过来。1949年以来,我国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基本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一些高等院校设立了工艺美术系或专业,成立了一些多学科综合性的工艺美术院校,使我国的工艺美术教育从幼稚走向成熟。张道一先生自80年代以来,以工艺美术理论研究主线,拓展到工艺美术教育的诸方面进行研讨,为我国现代工艺美术教育提出了有益的见解,从理论上建立了自身的体系,从教育观念上提出新论点,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补充了新内容。在工艺美术教育及其设计观念的创建中,张道一先生为此做出了贡献,同时他和同代学者一样也深知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针对我国一度出现的“百袖衣式”的教学结构,张道一先生曾撰文指出教育目标不明确,更不可能制订出有力的教学措施和合理的教学结构。也就是说,工艺美术教育的对象、目标、市场、社会需求等诸多因素是制定和完善教学结构的关键。他认为,一个学科的教学结构,就好比是一部结构严谨的机器,虽然齿轮有大有小,转动有快有慢,但是必须和谐地运作,才能组成一个有机而完整的机体。针对工艺美术教学存在的课程设置、授课方法、授课内容与专业分工等问题,他认为这是百袖衣式的碎片连缀而造成的后果,不能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需要增补或调换“齿轮”,调整教学结构,完善教学规划,使工艺美术教学这部机器向着更协调的方面发展。

 

在工艺美术院校的基础课教学中,有关绘画课的设置及课时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这种分歧也表明工艺美术基础教学结构与专业教学结构如何统一的问题尚有待解释。张道一先生主张“画”与“工”的量度,是建立在最终教育目的之上的,建立工艺美术的设计观念,就必须从纯绘画专业思想上转过来,也就是说以工艺美术为主体而谈绘画,在这里绘画是基础之一,而不是主体,这是专业性质所导致的,并非是排斥绘画的因素,只不过绘画在这门学科中所担任的不是主角而已。如他所说,在工艺美术教学中绘画“关键是画什么,怎样画,和带着什么目的去画,即立足点站在哪里”。工艺美术和绘画同属美术学科,因此两者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绘画就是基础训练的共性之一,但共性是寓于个性之中。现在讨论问题的焦点,不在于要不要画,而是不能以“画画”来代替“设计”的问题。关于工艺美术教学中设计课与绘画课所占比重和它所应有的位置,一些专业至今还存在结构上的偏差,张道一先生早在80年代初就发表如此鲜明的辩证观点,至今仍有着现实的意义,也是我们在当前工艺美术教学中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三、关于工艺美术教学的“一二一”理论构建

张道一先生在长期从事工艺美术教学工作中,对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一直颇为关心,80年代末他提出了“一二一”教学的构想,为我国高等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较为系统的参照。所谓“一二一”教学法,即在四年学制中,一年打基础,两年攻专业,一年加强修养。这个教学理论的形成,是建立在我国工艺美术教育现状仍不健全、不够科学的情况下提出的,它将克服一些长期受着美术教育一统的偏见。科学的理论建构,将有效地提高高等工艺美术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使学生得到良好的、科学的教育。具体措施即入学后的第一年从两个方面打好基础,一是写实的描绘能力培养,二是设计的匠意训练。入学后的第二、三年进入各专业工作室,在专业设计教师和教学辅导人员的指导下,分专题完成设计教学的主题课。与常规教学计划不同的是,张道一先生还着重提出最后一年的修养课,它包括一般史论、专业史论和选修自己所攻读的专业知识,研究与工艺设计和工业设计相关的各门学科,并深入基层对生产、市场、管理、设计进行全面的实地考察,撰写本专业既有理论又有实效的应用型论文。

 

为使“一二一”教学方案在高等工艺美术专业得以实施,张道一先生明确指出,改变我们目前工艺美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创造必备的条件,具体创见如下:

1、从招生做起,彻底改变现行的繁琐考试。必须保证高考课程的合格成绩,废除以掩盖文化课不及格为借口的浮动不定的“分数线”,各门课程均须达到60分以上。总的说是提高文化素质,加强面试,注意对艺术灵性与悟性的发掘。

2、改变包下来的办法,采取逐年择优升级,实行淘汰制,以促进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

3、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讲义和示范作品、参考作品。制定严格的评定教学质量的标准,以及相应的奖惩措施。

4、提高教师素质,树立设计和生产的观念。彻底纠正以“画画”为指导的教学思想,逐渐使教师在设计与制作上成为全能,并研究教学法。

5、优化“双向选择”,在第四年即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并鼓励学生在未来工作单位的合作。

 

四、关于工艺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

张道一先生针对我国一个时期工艺美术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多次从教育的宏观构架中寻找原因,发表了一些带有创见性的言论,对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他还围绕工艺美术教学中基础课与基本训练的关系,专业课与创作设计的关系,史论课与知识结构的关系等三个方面,为解决和完善在教育中所存在的矛盾,对各个方面的独立性和统一性的关系做了精辟的论述。

 

1、“在艺术上,凡基础都带有共性,不仅要学得全面,也要学得踏实,否则就无法适应进一步创作设计的需要。对于某些共性较强的基础课,己经提出的‘专业基础’、‘结合专业’以及‘为专业设计服务’等,是不恰当的。”张道一善于从艺术规律和教育规律出发,以实证为依据,阐述基础教学与专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基础教育是学科需要的必修课之一,不仅是小专业范围的直接基础课目、基础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不仅是服务于专业的先导,而应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治学能力的手段之一。他从全面概念的基础教育出发,提出了四点要求(1)基础的写实描绘技能。不仅靠素描、水粉、水彩课教学,还应从广度上拓展;(2)基础图案的设计。这种基础训练与素描、水粉课有所不同,它具有形象思维的因素,要打破“四大变化和三大构成”百袖衣式的结构,抓住形象思维的规律实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训练;(3)配色训练。在研究色标与色谱的同时,使学生掌握色彩学的基本知识;(4)基本制图法。培养学生制图学的基本技能。这四个方面较为准确地论述了我国基础课与基础训练的改革方向,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意义。

 

2、专业课是针对工艺美术学科设置每个专业范围的课程。张道一先生主张,专业没有必要分得过细过多,因为从事物的性质来分析,其科目必然有其内在的联系,但必须把一些相近或相同的专业相对归类。他认为“就世界范围来说,以现代工业为主体,以机器大生产为手段的艺术设计,分成三大块是可取的。这三大块是围绕商品的装潢所做的设计,为各种机械制品的塑造所做的设计,和为配置室内外环境所做的设计”。除此之外,他还特别对我国传统手工艺的课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加以条理,纳入高等教育之中,使之成为专业教学的科目之一。就专业课的分工,他着重强调要加强五个方面的横向联系,使专业课的分类不流于一般,而具有可塑性和可变性,使之更为充实、更为完善。

① 创作设计的艺术思考。美与用的辩证统一,审美的意匠与功能机构的发挥。

② 人体的研究。即人与物与环境的关系。

③ 材料的研究。各种造物材料的性能、结构,及对物品的适应。

④ 工艺的研究。各种工艺手段、技术特点、加工方式,对设计的局限,及设计对工艺、材料的适应。 

⑤ 消费心理和市场物资的研究。

 

3、史论课与工艺美术专业的知识结构,是我国现有院校所忽视的重点课程,如何将工艺美术史论纳入专业教学之中,从“共同课”中脱胎出来,是一些院校和相关专业院系所困惑的问题之一。张道一先生曾对目前学生入学前文化素养偏低、入学后又不重视补习的现实问题,提出要提高师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加强史论课规律的研究,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他还从历史、理论、知识三个方面阐述了专业史论教育的重要性,主张使学生学习一些优秀的中国工艺文献知识,增长一些理论的思辩能力,从传统的工艺思想和科学思想中汲取营养,理顺工艺美术发展的脉络,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创作新工艺的需求。他还从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阐释了工艺与科技、实用与审美、精神与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工艺美术理论与知识结构在教育中占着重要位置的结论。

 

五、关于师范美术教育

张道一先生从事美术教育多个春秋,曾执教于师范学院,对我国现行的师范美术教育工作有着较强的责任感,1986年在《美术》杂志第5朔撰文《塑造人的大业》,评述了中国师范美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美术教育是整个文化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张道一先生把它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学龄前儿童教育,其二是中小学教育,其三是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普通美术教育与师范美术教育虽同属一个层次,但其教育目的和要求又不尽相同。简而言之,美术院校以培养美术家、画家和专门的设计师为主,而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则不同,它以培养“幼师”、“中师”师资为主,其任务是培养那些直接服务于各个层次教育所需要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而我国的美术教育的现状又恰恰混同于普通美术教育,从招生考试到授课内容,除毕业实习课安排之外,其它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均与普通美术教育相同。所以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大部分想从事美术创作,没有从事美术教育的意识,久而久之,造成了美术师资贫乏,大量毕业生改行的恶性循环。鉴于此,张道一先生曾指出“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系,严格地说应当称作‘美术教育系’,唯其如此,才能纳入到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中,从而看出它所肩负的重大责任。”

 

为此,张道一先生根据我国师范美术教育的现状和实际,提出了只有将美术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既有原则又能变通的科学方法,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教育,使之成为一门教育科学,并提出了具体举措 教育学研究教育的现象,揭示教育的规律。其中美术教育的位置、美术教师的具体职责自会分明。 教育原理用哲学的观点来解释教育的目的和价值。

 

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揭示儿童和青少年在道德品质和掌握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心理过程。

 

教育工程学面对受教育者的各个发展阶段,培养他们的性格、智力、技能和专长等的设计,以促使其更快的发展。美术教育的全部过程,也应进行合理的设计。

 

教学法包括普通教学法和分科教学法。前者研究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原则、内容、过程、方法和组织形式等,后者则分别研究每一课的以上特点,美术教育便是一个分科。

 

教育见习对幼儿园和中小学的现行教学进行观察与分析,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

 

教育实习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参加教学工作,以验证理论和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张道一先生关于师范美术教育的思想在目前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阐述了一个最为重要的观点,即师范美术教育是培养美术教育家,而不是培养艺术家,师范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带动全社会美育的提高,培养各层次教育所需的美术教育工作者。

 

六、关于艺术学教育

我国的艺术院校,培养了大量的著名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当我们回顾历史、肯定成绩的同时,又可以看出,艺术教育结构存在一个重要的缺陷,“即在实践和理论这一对关系上,艺术理论研究和理论教育的不足”。艺术教育主要侧重于艺术技巧、艺术语言的训练,也就是说,无论是表演、演奏、绘画、雕刻,还是工艺设计,往往在具体实践中取得的成绩最大,而对于艺术学学科的建设和艺术理论的研究和完善提高则相对较为薄弱。虽然艺术院校一般都开设艺术史论课,但都是为创作服务,为了艺术实践增加知识和修养。也有零星的艺术院校设立了艺术史系、科,但常常是孤立进行,如美术史论、音乐史论等,彼此之间并无大的联系,也只是作为一间单科来设置,并为自己本专业服务。而对于艺术学的宏观思考及整体研究和艺术学的全面教育,不仅显得薄弱,而且备受忽视。

 

张道一先生在《艺术学研究》发刊辞中指出,要探讨艺术发展的原理和规律,研究艺术实践和艺术现象以及各门类艺术的共性与个性,必须建立艺术学并重视艺术学的综合教育。没有艺术活动和艺术实践固然谈不到艺术的学问,然而只有艺术的创作和实践也不能等同于艺术学的建立。长期以来,艺术界重实践、轻理论,重技艺、轻研究的状况十分普遍,因而造成了艺术实践与艺术理论的失衡。鉴于这种状况,张道一先生倡导建立中国的“艺术学”,并同时在东南大学设立了我国的第一个艺术学系。艺术学系以艺术学为重点开展教学和研究,从而为我国高等学校中填补了一个学科空白。张道一先生将艺术学系设立在综合性大学,是与艺术学的发展建设和艺术学教育分不开的。东南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文理工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大学,在80年代曾创建艺术系,其重点是培养实践人才,80年代后新建的艺术学系其重点在艺术理论的研究,这是一种合理的历史上升。张道一先生认为“从人文科学的角度进行艺术学研究,设在综合性大学中更有利于发展。他可以与其他多种人文科学相互影响,也可以与自然科学沟通。由于艺术学的研究带有综合的性质,又属于人文科学的理论范畴,在科研、教学和培养人才方面,艺术学系与艺术院校便形成了自然的分工,并产生互补的关系,无疑对于我国艺术事业的发展将会起着积极的作用。”可以看出,张道一先生是将艺术学教育作为一间综合的人文科学教育来对待的,这正是艺术学教育区别于专门的艺术门类单科教育之所在。我们以为,张道一先生的艺术学教育思想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提倡美育或者说对于普遍意义上的艺术教育是具有一定作用的。

 

对于艺术学的研究和教育,张道一先生将其分作九个方面艺术原理、中外艺术史、艺术美学、艺术评论、艺术分类学、比较艺术学、艺术文献学、艺术教育学、民间艺术学,对这九个方面,张道一先生又作了进一步的诠释。其中,艺术教育学包括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艺术教育的整体结构,它可以分成儿个层次的艺术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小学艺术教育,普通大学艺术教育,高等和中等专门艺术教育,社会艺术教育。可以看出,普通大学艺术教育和社会艺术教育是张道一先生艺术教育思想更为宽泛的延伸,它进一步将艺术学教育从专门的艺术教育拓展到全社会的艺术教育,这也是艺术学教育作为一间综合性人文学科的体现。另外,张道一先生还指出,在上述基础上,艺术学将与多学科相结合,形成交叉的、边缘的新学科,如中国艺术思维学、艺术文化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心理学、艺术伦理学、宗教艺术学、艺术考古学、艺术经济学、艺术市场学、工业艺术学、环境艺术学等,这些相关的学科也是艺术学研究和艺术学教育应该涉及的。

 

张道一先生的艺术学教育思想是具有综合性和普遍意义的艺术教育,艺术学教育应着眼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提高和社会主义的文化繁荣,要有更多的人参加。而且从艺术学理论研究来看,在各门类艺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分析与研究,有助于认识艺术的共性、共同规律和共同特点,同时,也有助于对各门类艺术自身特点认识的深化。张道一先生在东南大学设立的我国当代第一个艺术学系可以说是他艺术学教育思想的实现和最好的例证。

 


 

 

艺术大家张道一

(文/佚名)

 

当我面对张道一先生时,直觉告诉我,这一次的采访会给我以重要影响,无论是张先生的学问还是人格魅力,都远远超出一般学者之外,非我辈所能企及?

 

张道一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美术学家、民间美术专家和工艺美术家。他195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艺术系,并任教于华东艺术专科学校,1953年跟随著名工艺美术家陈之佛先生学习图案和美术史论。1956年赴北京,在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美术史论的研究工作,其间得到了著名工艺美术家庞薰先生的悉心指导,并参与编辑了《工艺美术通讯》。张先生现为东南大学艺术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艺术家评委、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在东南大学领衔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从人文科学角度综合研究艺术的艺术学系,并取得了艺术学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时下中国所谓做学问者,大体可分三类:一是足不出户,全知天下事者,在书海钩沉,触类旁通,于典籍、校注、考订、目录文献辨别真伪上自见深厚功力,可谓大学问家。二是对各类历史及现实问题作哲学思考者,对各类问题能机杼独出,见解超凡,喜欢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需要时也可旁征博引,比较中西,一时名重。据有见地的人说,中国的真正思想家还没有出现,所以,此类学者也只能算是半个思想家。三是一二浮躁小子,机锋逼人,观点骇人,只求轰动,不管正果,一触实践,便凌虚蹈空而不知所终。而张道一先生则是集书斋型和田野考察型为一体的、理论与实践兼顾的、重视身体力行的学者。有人说张先生“清高”,“书生气”,对此,张先生坦然应对。先生本是一介书生,书生只能有“书生气”,不可能有做官的“官气”,霸主的“霸气”,商贾的“铜臭”和闺房的“脂粉气”。所以,先生认为还是有点“书生气”好。

 

许多年来,不论对人对事,甚至是对待做学问,先生养成了一种从反面研究问题的习惯,也就是从反面中寻找正面的理解,先生称之为“反证法”。在“文革”中先生使用了这个方法,在写文章中使用了这个方法,甚至研究反对先生的人也使用这个方法,不但行之有效,自己的心灵上也得到了些许解脱。先生深深感到,一个人活在世上,要活得真诚,活得舒展,严于律己不是自我束缚,而是社会道德的规则。一个文人——一介书生能做些什么呢?只能在自己所涉猎的范围之内做点学问。拓宽知识是积极进取,它与贪得无厌是无缘的,更不是那种肥皂泡式的膨胀。先生说自己已经做了半个世纪的传薪者,还要继续传下去。如果说去日苦多,路有不平,那么,我们能否做点铺路的工作呢?

 

读张先生的书,我总觉得他是一个内心很寂寞的人。在他的著述中,独具睿智的观点、见解、方法如同珠玑散落,俯拾皆是,许多理论的确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实为空谷足音。这样一个独独而行的人能不寂寞么??我国著名画家、工艺美术家邓白先生在为张道一先生所作的一份博士生导师推荐书中,对张先生的学术水平与成就的评价是一专,二博,三正。专,指张道一先生从一开始就选定工艺美术为终身的专业;博,指张先生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面广,在专业研究以外,广泛吸收各方面的学识,如哲学、美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古今中外的艺术理论,都融会贯通;正,指张先生刚正不阿的作风,艺术家最重品德操行,首先要做一个光明正大的人,然后才是学问文章,心正才能笔正。他在20世纪中期还曾经说过在中国工艺美术领域,论设计水平,张道一是高水平的。但是,要在全国找像他那样的人,也能找到20几个人。又从工艺美术理论研究上看,他仍是高水平的。同样,在全国像他那样水平的人,也能找到8个、10个。不过,论既兼有二者,且水平都高者,却找不出第二个人来。张先生的学生、博士研究生梁玖先生说,像张先生那样既从艺术的局部——民间艺术研究,自觉升华到艺术宏观整体的研究高度,又能在艺术的学科群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把艺术理论转换为身体力行的实在探索实践——创建了中国跨越21世纪的第一个高等艺术学系,并形成了一套完整教育观和独有教育模式的人,在中国是唯一的——至少在目前。

 

先生治学严谨,功力深厚,不图名利,虔诚求真,这在其钩稽深广、议论警策的著述中已充分地体现出来。从先生的著述里还可以看出研究的涉及面十分之宽泛,有的是边缘性的甚至是跨学科的,其论述纵横交织,融会贯通,然而却能深入浅出,语言平实朴素,毫无时下常见的那种故作姿态,弄玄作虚以示学问不凡之弊。先生研究的着眼点从不计大小,大到学校的建设、学科框架的研究,小到对一件艺术作品的深入探讨。也许正因为在先生的心中有着对大学科建设的思考,才会不计其小,并能以小见大,意蕴无穷。

 

综括先生的研究,大致有这么几个大的方面第一是工艺美术的研究,其次是民间美术的研究,第三是有关一般美术的研究,第四是关于艺术的整体研究。张道一先生的著述所及除上述四个方面外,还有的涉及到与艺术学相关联的其它学科,譬如民俗学、社会学、史学、考古学以及一般美术等方面,但总体来说都是围绕艺术学的,对其他相关学科的思考也是为了对艺术进行更为深入广泛的思考。

 

不惟如此,张先生为中国艺术学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0世纪上半叶,在西方美学、艺术科学影响下,我国艺术学研究开始萌动,并取得了初步成果。“艺术学”这个词在中国最早出现可能要推到1920年,蔡元培先生在这一年发表了《美术的起源》一文。在20年代日本学者黑田鹏信的《艺术概论》、《艺术学概念》被***推介到我国。宗白华先生留学德国曾受德国美学家德索的影响,回国后于1926年至1928年在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开设了“艺术学”课。1933年张泽厚出版了《艺术学大纲》,1931年林文铮出版了《何为艺术》,这标志着我国学者在30年代初已开始致力于艺术学学科建设。40年代蔡仪先生出版了《新艺术论》,建立起既不同于西方学者也不同于日本学者的新的艺术论体系,运用唯物史观和现实主义及典型理论解决艺术中的一些重大问题。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的艺术学从学科建设方面讲由于种种原因处于徘徊状态,80年代***了不少西方学者的美术理论著作,开拓了艺术理论研究视野,进入90年代后,艺术学专著开始出版,艺术学学科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90年代初,张道一先生在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等有关会议上,呼吁将美术史论改为美术学,为建立美术学学科立下了功劳。

 

张先生对于艺术学学科建设具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敬业精神。他现在虽已年逾花甲,但仍为艺术学学科建设呼号奔走,并克服重重困难出版《艺术学研究》、《美学与艺术学研究》丛刊及主编《艺术学研究》丛书,领导艺术学系和艺术学研究所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发展工作,主办高层次的艺术学研讨会议,指导艺术学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其中每一项工作都要耗去先生极大的精力,可以说先生将自己的生命和心血都灌注在艺术学科上了,这是为艺术界和学术界大为敬佩的,他的艺术学思想及他为艺术学学科建设忘我工作的崇高精神和人格力量必将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不难看出,张道一先生不仅以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学风以及对艺术理论的贡献,更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着我们。先生作为一个前辈学者,没有丝毫的迂腐学究气,而充满了做人的豪气,对待学术也是宽容开明,主张百家争鸣、互补融合。美哉,先生做人之德;壮哉,先生治学之道;大哉,先生师者之思!

 


 

 张道一先生 简介  

张道一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工艺美术史论家、民艺学家、教育家、图案学家,我国当代艺术学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创始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张道一的研究涉猎范围很广,尤其重视民间美术的研究,注重联系社会人文、民风民俗、生产生活,综合分析艺术的纷繁现象,提出了文化由一元向多元发展的艺术发展规律。1932年11月生于山东齐东县九户镇(现属邹平县)。1949年入华东大学文艺系,1951年转入山东大学艺术系学习,1952年毕业后任教于华东艺专。自1953年至1957年先后跟著名美术家陈之佛教授、庞薰琹教授研修图案和工艺美术史论。1958年起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1994年1月调往东南大学,创建我国第一个艺术学系,并获艺术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为艺术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曾荣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研究生教授称号、全国图书奖等;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奖;2005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颁发“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第二、三、四届成员和召集人,中华美学学会第四、五届副会长,江苏美学会第三、四、五届会长,江苏政协第六、七届委员。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艺术家评委,全国博士后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艺术指导、民间工艺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美学会名誉会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著作有《张道一文集》(两卷集)、《美术长短录》、《造物的艺术论》、《心灵之扉—张道一论艺术》、《中国民间美术》、《麒麟送子考析》、《中国民间剪纸—介绍与赏析》、《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日文版、英文版)、《中国女红—母亲的艺术》、《夹缬》、《美哉汉字》、《燕尾裁春》、《惠山泥人》等。

——https://baike.baidu.com/item/张道一/4003950?fr=aladdin

 


附:

张道一先生历年发表论文汇总(截止到2019年6月)

[1]张道一,梁玖.得闻至理大学问——艺术思想家张道一访谈录[J].艺术教育,2019(01):16-21.

[2]张道一.《艺术学随笔》缘起[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02):1-2.

[3]张道一.《中国艺术史纲》序[J].艺术学界,2016(02):281-283.

[4]张道一.艺术原理述要(丙编)[J].艺术百家,2016,32(03):127-135+161.

[5]张道一.艺术原理述要(乙编)[J].艺术百家,2016,32(02):114-120+184.

[6]张道一.艺术原理述要(甲编)[J].艺术百家,2016,32(01):100-104.

[7]张道一.艺苑路漫  上下求索——我的艺术学问学之路[J].民族艺术,2015(05):5-10.

[8]张道一.有比较才能鉴别[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5,29(01):45-46.

[9]张道一,熊畅,张玉洁.相对论动尺动钟效应举例(摘要)[J].物理与工程,2014(S1):186.

[10]张道一.张道一在“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教材研讨会”上的讲话[J].艺术学界,2013(02):8-30.

[11]张道一.纸马三题——纸马正名·纸马为用·心灵慰藉[J].年画研究,2013(00):13-29.

[12]张道一.叔子的艺术[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3(06):19.

[13]张道一.艺术三要素[J].艺术学界,2012(02):1-19.

[14]张道一.从华大、山大到华东艺专[J].艺术学研究,2012(04):148-180.

[15]张道一. 中国文化传统与民艺层次[N]. 中国艺术报,2012-06-29(008).

[16]张道一.有个性和特色才是艺术[J].艺术学界,2011,6(02):23-27.

[17]张道一.道即路,行路者无路也要走——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全国艺术学科建设论坛暨张道一先生从教六十年及艺术学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1(06):9-11.

[18]张道一. 在美学与艺术的交点上(代序)[A]. 江苏省美学学会.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江苏省美学学会:江苏省美学学会,2011:3.

[19]张道一. 中国美学站起来[A].江苏省美学学会.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江苏省美学学会:江苏省美学学会,2011:5.

[20]张道一.珍惜岁月,刻苦躬行[J].中华手工,2011(10):54.

[21]张道一.宋体字的设计定位——《宋体字研究》序[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04):57-60.

[22]张道一.蓝花花——《民间布画点画赏析》前言[J].设计艺术研究,2011,1(01):6-8.

[23]张道一.也说北京翠花胡同[J].百年潮,2011(02):77-78.

[24]张道一,程万里.艺术学研究的若干问题——张道一先生访谈录[J].艺术学界,2010(02):1-18.

[25]张道一.“文学艺术”联称的三种解读[J].文艺争鸣,2010(22):4-6.

[26]张道一.说理的西方美术历史——评李倍雷《西方美术史》[J].大连大学学报,2010,31(04):127.

[27]张道一.艺术与科学[J].艺术百家,2010,26(04):114-115.

[28]张道一.大哉大足——评龙红著《风俗的画卷——大足石刻艺术》[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31(02):147.

[29]张道一.设计艺术的历史使命[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0(01):47-51+174.

[30]张道一.女红文化(续)[J].浙江工艺美术,2009,35(04):1-2. 

[31]张道一.剪子巷的枕花和鞋花[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9(06):8-9+61-62.

[32]张道一.剪子巷忆旧[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9(05):12-14.

[33]张道一.女红文化(续)[J].浙江工艺美术,2009,35(03):1-4.

[34]张道一.我所希望的《艺术学界》[J].艺术学界,2009,1(01):4-7.

[35]张道一.我所希望的《艺术学界》[J].艺术学界,2009,1(01):4-7.

[36]张道一.从“本元文化”论看“非物质文化遗产”[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9(04):4-5.

[37]张道一.可爱的啄木鸟[J].美术观察,2009(06):72-73.

[38]张道一.女红文化(续)[J].浙江工艺美术,2009,35(02):1-2.

[39]张道一.尗子的艺术[J].中国书法,2009(05):73-74.

[40]张道一.艺术学的研究与方法[J].美术观察,2009(04):97-100.

[41]张道一.女红文化(续)[J].浙江工艺美术,2009,35(01):1-4.

[42]张道一.手与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01):9-14+161.

[43]张道一.北平解放前后小忆[J].北京党史,2009(01):20-21.

[44]张道一.女红文化(续)[J].浙江工艺美术,2008,34(04):1-2.

[45]张道一.中华传统艺术论[J].装饰,2008(S1):119-121.

[46]张道一.女红文化(续)[J].浙江工艺美术,2008(03):1-4.

[47]张道一.透过生活的艺术哲理——《中国设计理论辑要》序[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04):25-26+161.

[48]张道一.女红文化(续)[J].浙江工艺美术,2008(02):1-4.

[49]张道一.女红文化(续)[J].浙江工艺美术,2008(01):1-4.

[50]张道一.忆上世纪50年代北京市的宣传工作[J].北京党史,2008(02):44-47.

[51]张道一.艺术学不是“拼盘”[J].艺术学研究,2007,1(00):10-18.

[52]张道一.女红文化(续)[J].浙江工艺美术,2007(04):1-3.

[53]张道一.女红文化(续)[J].浙江工艺美术,2007(03):1-3.

[54]张道一.母亲的艺术[J].中华手工,2007(04):28-29.

[55]张道一.女红文化(续)[J].浙江工艺美术,2007(02):1-4.

[56]张道一.女红文化(续)[J].浙江工艺美术,2007(01):1-4.

[57]张道一.女红文化(续)[J].浙江工艺美术,2006(04):1-4.

[58]张道一.自知者明[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04):54-58+201.

[59]张道一.女红文化(续)[J].浙江工艺美术,2006,32(03):1-6.

[60]张道一.民间美术的二分法[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286-289.

[61]张道一.DESIGN:返回起点再出发——《设计艺术学十论》序[J].设计艺术,2006(02):4-5.

[62]张道一. 和谐社会对美学的呼唤[A]. .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江苏省美学学会,2006:7.

[63]张道一.女红文化(续)[J].浙江工艺美术,2006,32(02):1-4.

[64]张道一,李立新.张道一深情忆恩师——访谈录:陈之佛先生的设计艺术思想[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02):119-122.

[65]张道一.陈之佛先生的图案遗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02):143-148.

[66]张道一.女红文化(续)[J].浙江工艺美术,2006,32(01):1-9.

[67]张道一,索华宝.高效低耗剥绒机的探讨与开发[J].中国油脂,2005(12):67-68.

[68]张道一.女红文化(续)[J].浙江工艺美术,2005(04):1-6.

[69]张道一.女红文化(一)[J].浙江工艺美术,2005,31(03):1-4.

[70]张道一.跛者不踊——谈美术史论研究中的倾向[J].中国书画,2005(09):136-139.

[71]张道一.艺术学研究之经[J].山东社会科学,2005(07):23-27.

[72]张道一. 和谐社会对美学的呼唤[A]. 江苏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江苏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江苏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5:5.

[73]张道一.大巧若拙[J].设计艺术,2005(02):4-5.

[74]张道一.中国的吉祥文化(续)[J].浙江工艺美术,2005,31(02):1-5.

[75]张道一.沉降除尘的应用与改进[J].中国棉花加工,2005(02):19.

[76]吴宏宛,张道一,严宝瑜.白发黑发相辉映,革命歌声代代传——“老同学合唱团”参加北大师生纪念“一二·九”歌咏比赛会记实[J].人民音乐,2005(04):50-51.

[77]张道一.传统染织纹样与现代设计教育[J].设计艺术,2005(01):4-5.

[78]张道一.春风又绿江南[J].浙江工艺美术,2005,31(01):1-3.

[79]张道一.中国的吉祥文化(续)[J].浙江工艺美术,2005,31(01):4-8.

[80]张道一.从传统工艺到现代设计——《中国设计史》序[J].装饰,2005(01):5.

[81]张道一.中国的吉祥文化(续)[J].浙江工艺美术,2004(04):1-3.

[82]张道一.我的设计理念[J].设计艺术,2004(04):4-5.

[83]张道一.中国的吉祥文化(续)[J].浙江工艺美术,2004(03):1-5.

[84]张道一.雕塑的气节[J].雕塑,2004(04):5-6.

[85]张道一.典丽云锦[J].设计艺术,2004(03):11-12

[86]张道一.艺术与考古[J].东南文化,2004(03):6-9.

[87]张道一.艺术学研究的经纬关系[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4(02):1-7.

[88]张道一.中国的吉祥文化(续)[J].浙江工艺美术,2004(02):2-5.

[89]张道一.人的自我创造与生活之美[J].文艺研究,2004(03):110-114.

[90]张道一.设计在谋[J].设计艺术,2004(02):4-5.

[91]张道一.論手之功[J].中华手工,2004(01):10-17.

[92]张道一.中国的吉祥文化(续)[J].浙江工艺美术,2004(01):1-4.

[93]张道一.规矩联想——设计艺术思考之十九[J].设计艺术,2004(01):4-5.

[94]张道一.中国的吉样文化[J].浙江工艺美术,2003(04):1-4.

[95]张道一.设计道德——设计艺术思考之十八[J].设计艺术,2003(04):4-5.

[96]张道一.提高锯齿轧花机片时产量的理论探讨[J].中国棉花加工,2003(04):13.

[97]张道一.一个理论问题——设计艺术思考之十七[J].设计艺术,2003(03):4-6.

[98]张道一.国风有形[J].美术之友,2003(04):4-6.

[99]张道一.设计观念——工艺美术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J].设计艺术,2003(02):4-6.

[100]张道一.古代夹缬介绍(续)[J].浙江工艺美术,2003(01):35-38.

[101]张道一.设计艺术随想——设计艺术思考之十五[J].设计艺术,2003(01):4-5.

[102]张道一.年画论列[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67-73.

[103]张道一.走进“人化的自然”  《世纪之交设计艺术思考》之十四[J].设计艺术,2002(04):4-5.

[104]张道一.古代夹缬介绍[J].浙江工艺美术,2002(04):41.

[105]张道一.面对市场经济的三种设计——设计艺术思考之十三[J].设计艺术,2002(03):6-7.

[106]张道一.艺术欣赏的审美层次[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83-85.

[107]张道一.商业行为《世纪之交设计艺术思考》之十二[J].设计艺术,2002(02):4-5.

[108]张道一.砖石精神——南朝陵墓石雕和陶塑艺术[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3):143-148.

[109]张道一.琴弦虽断声犹存[J].装饰,2002(04):53-54.

[110]张道一.不要东施效颦  世纪之交设计艺术思考之十一[J].设计艺术,2002(01):4-5.

[111]张道一.中华传统艺术论(续)[J].浙江工艺美术,2002(01):1-5.

[112]张道一.盛世丹青——刘宇一和他的绘画创作[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1):73-75.

[113]张道一.中华传统艺术论[J].浙江工艺美术,2001(04):1-5.

[114]张道一.不要割断历史——世纪之交设计艺术思考之十[J].设计艺术,2001(04):4-7.

[115]张道一.琴弦虽断声犹存[J].设计艺术,2001(04):13-17.

[116]张道一.应用学科的理论研究——世纪之交设计艺术思考之九[J].设计艺术,2001(03):4-6.

[117]张道一.张果老倒骑驴[J].装饰,2001(04):49-50.

[118]张道一. 中国审美的意蕴[A]. .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11.

[119]张道一.包豪斯的历史功绩——《世纪之交设计艺术思考》之八[J].设计艺术,2001(02):4-7.

[120]张道一.教育的自然分工——世纪之交设计艺术思考(七)[J].设计艺术,2001(01):4-5.

[121]张道一.设计艺术教育——世纪之交设计艺术思考之六[J].设计艺术,2000(04):4-5.

[122]张道一.当前的矛盾所在——世纪之交设计艺术思考(五)[J].设计艺术,2000(03):4-5.

[123]张道一.面向未来走特色之路[J].设计艺术,2000(03):8-9.

[124]张道一.抓住机遇——世纪之交的设计艺术思考之四[J].设计艺术,2000(02):4-5.

[125]张道一.祝辞[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02):2.

[126]张道一.我所认识的艺术美学[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1):72-77.

[127]张道一.建立《民艺学》的必要性[J].装饰,2000(01):8-10.

[128]张道一.树立设计观念——世纪之交的设计艺术思考之三[J].设计艺术,2000(01):6-8.

[129]张道一.我所认识的艺术美学[J].装饰,1999(06):49-51.

[130]张道一.中国美学站起来[J].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1):90-93.

[131]张道一.设计艺术:世纪末的思考[J].设计艺术,1999(01):6-9.

[132]张道一.龙山文化黑陶的再起——刘浩的现代黑陶[J].美术观察,1998(11):49-51.

[133]张道一.中华传统艺术论[J].装饰,1998(05):53-55.

[134]李京,孙颖博,刘智深,张道一.模型库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软件学报,1998(08):54-59.

[135]张道一.我说“大美术”[J].美术研究,1998(01):15-16+38.

[136]张道一.艺术与人生[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03):66-73.

[137]张道一.关于中国艺术学的建立问题[J].文艺研究,1997(04):48-55.

[138]张道一.图案答记三题[J].装饰,1997(03):7-8.

[139]张道一.为时代造像——吴为山雕塑“文化名人系列”[J].美术,1997(05):58.

[140]张道一.中国民艺的现状与未来[J].美术观察,1997(02):11-13.

[141]张道一.发展气象事业 教育要先行[J].新疆气象,1996(06):54.

[142]张道一.流水不腐——国际文化交流与中韩艺术关系[J].装饰,1996(06):49-51.

[143]张道一.锯齿轧花机工作箱改革经验谈及轧花部分原理分析[J].中国棉花加工,1996(05):14-18.

[144]张道一.设计艺术定位及其它[J].美术观察,1996(05):4-5.

[145]张道一,潘鲁生.博士学位论文《民艺学论纲》书选[J].艺苑(美术版),1996(02):54-57.

[146]张道一.美国人的住房——从王启明的住房说起[J].北京政协,1996(03):32-34.

[147]张道一.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J].中国美术教育,1995(02):2-3.

[148]张道一.论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J].中国音乐教育,1995(02):20-21.

[149]张道一.《汉画天象图研究集》序[J].艺苑(美术版),1995(01):9-10.

[150]张道一.解决下排杂回吸问题的设想[J].中国棉花加工,1994(04):6.

[151]张道一.薰琹的梦[J].装饰,1994(03):16-21.

[152]张道一.棉卷与工作箱[J].中国棉花加工,1994(03):18-19.

[153]张道一.致家长的话——为《儿童学画技巧》所作的序[J].中国美术教育,1994(01):5-6.

[154]张道一.鲁北海河流域闸涵桥的软基排水[J].海河水利,1993(03):25-28.

[155]许平,张道一.物事论——民艺研究的文化学视角[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93(01):24-34.

[156]张道一.鲁北地区闸涵桥的软基排水[J].治淮,1991(09):41-42.

[157]张道一.开扩和深入审美的研究——江苏美学学会第三次会员大会闭幕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90(04):4-6.

[158]张道一.壁画漫言[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90(03):4-7.

[159]张道一.品物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90(02):13-20.

[160]张道一.艺术丝毯壁挂展祝辞[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90(02):75.

[161]张道一.开封城市地貌演变[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01):63-68.

[162]张道一.混凝土沼气池的冬季施工与防冻[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0(01):18-19.

[163]张道一.鲁北海河流域闸涵桥的软基处理[J].海河水利,1989(02):59-64.

[164]张道一.辫子股的启示——工艺美术:在比较中思考[J].装饰,1988(03):36-38.

[165]张道一.沈寿及其刺绣艺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8(02):59-63.

[166]许平,张道一.文明的支点——论工艺文化及其社会心理特征[提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7(04):8-11.

[167]徐艺乙,张道一.论民间美术的特征[提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7(04):12-15.

[168]李砚祖,张道一.先秦诸子工艺思想研究[提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7(04):16-19.

[169]胡平,张道一.工艺文化的交流——缠枝纹典型例[提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7(04):20-23.

[170]张道一.为生活造福的艺术[J].文艺研究,1987(03):99-105.

[171]张道一.几何形图案论  装饰艺术的抽象美[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7(01):41-54.

[172]张道一.几何形图案论——装饰艺术的抽象美[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6(04):18-38.

[173]张道一.几何形图案论——装饰艺术的抽象美[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6(03):3-14.

[174]张光业,张道一.南京幅1∶100万地貌图  河南图区地貌的形成和发育[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03):30-38.

[175]张道一.愿来者多思——写在庞薰琹先生逝世周年之际[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6(02):17-24.

[176]张道一.我的路……——《工艺美术论集》序[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6(01):45-49.

[177]张道一.我的路……——《工艺美术论集》序[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6(01):45-49+79.

[178]张道一.起居环境的意匠筹度[J].室内,1986(01):4.

[179]张道一. 建设对外汉语教学这个新兴学科[A].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世界汉语教学学会,1985:7.

[180]张道一,甘文芝.改革卫生经费分配  开拓卫生事业发展[J].蚌埠医药,1985(02):100-102.

[181]张道一.服装的学问[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5(02):44-47.

[182]张道一.服装的学问[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5(02):44-47. 

[183]张道一.重视向民间美术学习[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4(03):20-26.

[184]张道一.设计观念——工艺美术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4(02):37-41.

[185]张道一.重视向民间美术学习[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4(03):20-26.

[186]张道一.巧捏春泥寄乡情——谈惠山泥人的艺术传统与特色[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4(01):40-44.

[187]张道一.设计观念——工艺美术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4(02):37-41.

[188]张道一.巧捏春泥寄乡情——谈惠山泥人的艺术传统与特色[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4(01):40-44.

[189]张道一.民间美术三题[J].文艺研究,1983(05):98-104.

[190]乔尔哥斯·菲力普·皮埃雷狄斯,张道一.蓝舞鞋[J].外国文学,1983(01):13-17.

[191]张道一.工艺美术的性质和特点[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2(04):49-51.

[192]张道一.图案与图案教学[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2(03):1-13.

[193]王小勤,张道一.古代图案试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2(03):12-26+48.

[194]张道一.新中国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的三十二年[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03):4-18.

[195]张道一.工艺美术的性质和特点[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2(04):49-57.

[196]张道一.图案与图案教学[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2(03):1-13.

[197]王小勤,张道一.古代图案试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2(03):12-26+48.

[198]张道一.陈之佛先生的图案遗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2(01):7-13.

[199]张道一.陈之佛先生的图案遗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2(01):7-13.

[200]张道一.装潢美术教学商兑[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1(04):4-9.

[201]张道一.图案概说[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1(03):57-61.

[202]张道一.装潢美术教学商兑[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1(04):4-9.

[203]张道一.论手工艺品的表现形式倾向[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1(02):23-26.

[204]张道一.图案概说[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1(03):57-61.

[205]张道一.论手工艺品的表现形式倾向[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1(02):23-26.

[206]张道一.包装装潢形式的民族特点[J].中国包装,1981(01):12-13.

[207]张道一.北京语言学院汉语教学概况[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04):1-11.

[208]张道一.韩非寓言一则[J].装饰,1980(02):58.

[209]张道一.韩非寓言二则[J].装饰,1980(01):51.

[210]张道一.敦煌莫高窟的装饰艺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79(02):49-54.

[211]冯健亲,张道一.关于素描教学的对话[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79(01):51-57.

[212]张道一.敦煌莫高窟的装饰艺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79(02):49-54.

[213]冯健亲,张道一.关于素描教学的对话[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79(01):51-57.

[214]张道一.鲁迅与书籍装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78(02):70-75.

[215]张道一.封建意识在祝福图案上的反映[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78(01):62-67.

[216]张道一.鲁迅与书籍装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78(02):70-75.

[217]张道一.封建意识在祝福图案上的反映[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78(01):62-67.

[218]张道一.肯尼迪的年终鉴定[J].前线,1962(03):22-23.

[219]张道一.美国经济危机的阴影笼罩着资本主义世界[J].前线,1960(24):19-21.

[220]张道一.更坚决地回击美帝国主义者的反扑[J].前线,1960(17):20-22.

[221]张道一.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战争挑衅[J].前线,1960(10):13-15.

[222]张道一.亚洲的革命风暴[J].前线,1960(09):6-8.

[223]张道一.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J].前线,196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