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吉州窑陶瓷产业发展传承创新型人才培养》高研班系列讲座之四
2022-08-19

    8月11日下午2点,2022年度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吉州窑陶瓷产业发展传承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组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磁州窑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立忠大师为学员们讲授《漫话磁州窑》主题讲座。

    首先,刘大师讲授了磁州窑的历史、制作、装饰工艺、艺术风格及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磁州窑是中国北方最著名、最大的陶瓷烧造体系。自古至今一直烧造,从未间断。磁州窑工艺制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磁州窑采用大青土为主要原材料,采用耙泥、湿坯等加工工艺。装饰技法上以绘画、刻划和剔刻为主。磁州窑装饰注重格律,常用工兼写描绘花草、动物等,形态块面大小对比,边缘刻线作阴影空间表现,局部用点状形态装饰,描绘的线段应注意用线的方向,流畅有力,气不断。

图片

    磁州窑工艺美术陶瓷制品有着独特的装饰陶瓷工艺。近千年间,它创造出七十余种不同的装饰陶瓷工艺技法,主要有:白地黑花、化妆土刻划花、黑釉刻花、黑釉铁绣花、黑釉刻划、黑釉剔花、白釉刻划、白釉剔花、珠地刻划花、色泥刻划花、红绿彩绘、青花彩绘,以及大写意的黑白铁绣花彩绘。形成黑白分明、质朴大气的艺术特征。磁州窑在宋代较早地采用毛笔绘画来装饰陶瓷工艺品,使磁州窑制品的画面内容更加丰富和鲜活,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民俗风物、时事典故、诗词曲赋,以及戏曲故事,无不包含,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并记录了我国各个时代极其珍贵的民俗民风及艺术信息,成为研究中华民族民俗文化艺术的详实资料。磁州窑的陶工以大众智慧和敢为天下先的创造精神,书写了世界陶瓷史不可磨灭的光辉一页,展现了北方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讲座期间,刘大师鼓励学员大胆提问,同学们也积极响应,提出不少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如何通过气泡判断瓷器烧制是否成功,以及陶瓷产品如何创新等问题,刘大师也对此作出相应解答。

图片

    关于气泡的问题,刘大师解释道,胎体内气泡的形成跟其内部的水分和空气在烧制过程中的变化有关,如果坯体断面的气泡是光滑的,则是正常的,这表示水分和空气被自然地排出,如果是粗糙的,则表示烧制过程中温度太高,胎体产生撕裂,生产环节出了问题。对于创新问题,刘大师认为进行陶瓷艺术创新,首先要有自己的造型,再将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刘大师举例,自己创作的作品有着挺拔和硕壮的造型,这同时也体现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精神力量。创作时,要考虑艺术符号呈现出来的感受,以及其对社会发展情况的反映。

    刘大师一直以 ‘昨天做出了好的作品,今天好的作品还没做出来’ 的精神开展创作。他认为磁州窑瓷器主要展现的是一种民间工艺美,大家在创作时应坚持自己的人文关怀和创作思想,尽可能地排除金钱的干扰。磁州窑瓷器上很多都使用文人画和文人书法进行装饰,直观地表达了作者的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刘大师鼓励学员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地创作实践,逐渐总结经验,坚持自我批判,不停改变和进步,实现创作能力的质变。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之间可以进行有形与无形的融合与转化,其传承与创新是每一代人的责任。做陶艺需要以陶醉的精神,投入到陶瓷文化发展事业中。

图片

 

专家简介

刘立忠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磁州窑烧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联合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理事

磁州窑研究会副会长

磁州窑遗址博物馆馆长

 

学术成果

    在《中国陶瓷》、《古陶瓷科学技术与2002年国际讨论会论文集》、英国《东方艺术》上发表论文《磁州窑黑色化妆土的研究》、《磁州窑黑彩研究》等。其作品在《中国民族图案艺术》、《中国陶瓷》等多家刊物上发表。中央电视台、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内外媒体多次播报其制陶工艺。

展览

    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体育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等收藏。曾受邀赴美国、印度尼西亚、丹麦、日本等地进行文化交流。曾参加1976年"中国工艺美术展"、1980年上海"中国磁州窑当代陶瓷艺术展"、1983年北京"磁州窑陶瓷艺术展"、1984年香港"现代中国陶瓷名人名作展"、1999年邯郸"刘立忠陶瓷艺术展"、2003年北京"全国名窑、名人、名作展"等。监制的四十余幅大型高温花釉陶板壁画,被北京机场、地铁等场所选用,并得到一致好评。

 

图片

《荷苞牡丹纹罐》

 

图片

《祥鹿纹瓶》

 

图片

《富贵牡丹纹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