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吉州窑陶瓷产业发展传承创新型人才培养》高研班系列讲座之三
2022-08-18

    8月11日上午9点,2022年度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吉州窑陶瓷产业发展传承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组邀请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中国非物质保护协会陶瓷分会副会长孟树锋大师为学员们讲授《中国瓷陶——铁锈花瓷、黑瓷、唐三彩》。

    孟大师精于耀州青瓷,也熟知国内各大窑系,因此根据吉州窑陶瓷的特点,围绕铁锈花瓷、黑瓷和唐三彩的发展历史,详细列举了不同时期这三种陶瓷的造型、釉料、装饰和烧制工艺特点等。

图片

    孟大师重点介绍了铁绣花瓷。其起源或许是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黑花纹,这是铁矿料早期运用到陶器上的见证。到汉唐,耀州窑等青瓷上出现铁锈花点缀装饰,湖南长沙窑、四川邛崃窑瓷器上铁锈花装饰也逐渐成熟。宋代磁州窑铁锈花装饰工艺趋于成熟,而南方生产铁锈花瓷器最著名的窑口是吉州窑。

    关于其名称。1908年,河北当地百姓挖井时发现了巨鹿古城,随后出土了大量的“花花瓷”,因这些瓷器外表的装饰有着像铁生锈后的色彩效果,故取名铁锈花瓷,这类瓷器后成为“磁州窑系”的典型代表。生产铁绣花瓷的窑口众多,比如:河北磁州窑、邢窑、井陘窑,东北辽瓷,山东淄博窑,山西壶关窑,河南扒村窑、曲河窑、郏县窑、集窑、段店窑,陕西耀州窑,江西吉州窑,安徽萧窑,甚至韩国、越南和土耳其也有生产。这些铁锈花瓷都具有不同的样式和特点。

图片

图片

图片

    孟大师生于陶瓷世家,七代人都以制瓷为业,因此依次介绍了曾祖孟嘉顺(第二代)制作的铁锈花牡丹纹烟枪头、大缸,祖父孟春茂(第三代)还有奶奶做的陶瓷枕头,父亲、母亲(第四代)以及自己(第五代)制作的黑釉下铁锈花 “闻鸡起舞” 剑筒、“万盘尊” 等作品。

图片

图片

    其次,孟大师介绍了黑釉及黑釉装饰瓷。黑釉瓷的起源可能与3000年前的黑陶有关,因为都使用了还原焰烧制。黑釉的主要原料是黄土,釉的配方与传统的景德镇灰釉不同,不需要加草木灰。黑瓷虽为单一釉色,但装饰手法多样,例如:陕西省耀州窑生产黑釉贴花、划花剔花、白斑和剔刻填白泥瓷,孟梓窑明代黑釉双耳罐(第一代);山西省生产黑釉蘸花、黑釉画花以及植物叶黑釉贴花瓷;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都生产有凸弦纹装饰的黑釉瓷;河南、河北、山西都生产黑釉下铁绣花瓷;韩国也有生产黑釉剔花、划花和剔刻填白泥瓷。

    关于唐三彩,孟大师认为其起源或许与汉朝时出现的釉陶有关,其釉色会因为配方和气氛等原因出现各种颜色变化,发展到唐代,因受到当时多元文化的影响,再加上技术上的改进,便逐渐成为了三彩。其名称是由浙江余姚的罗振玉先生所起,罗先生编写的《古明器图录》也是研究唐三彩的第一本著作。三彩虽然为陶,但需要经过两次烧成,先用中高温烧成坯体,再上釉,使用中低温烧成。虽然唐三彩在唐代主要作为明器,但其工艺在后世不断发展,并促进了宋代的素三彩,元明时期的琉璃瓦,以及明清时期的珐华彩的发展。

    最后,孟大师鼓励学员要广泛了解和熟悉不同时期、不同窑口的陶瓷历史和工艺特点等,多从工作、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将对家国的美好情感融入到陶瓷作品当中,持之以恒,用心在吉州窑陶瓷产业发展传承与创新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图片

 

专家简介

孟树锋

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耀州窑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国务院津贴专家

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首届中国陶瓷名窑恢复与发展贡献奖获得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

国家"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负责人和首席研究专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陶瓷分会副会长

景德镇陶瓷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科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大学、平顶山学院、新乡学院客座教授

中国艺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学术成果

《孟树锋耀州青瓷作品集》

《世代陶人——陶瓷大师孟树锋口述史》

《秦人刻木》

 

代表作品  

图片

《黑釉剔花牡丹纹大梅瓶》

 

图片

《红底玉缕耀瓷刻花牡丹纹金顶大梅瓶》

  

图片

《耀瓷刻花牡丹纹方肩梅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