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窑。袁湖记》专场学术研讨会
2021-03-27

图片

佛山市艺术交流鉴赏交易系列第一回合《石湾窑。袁湖记》专场展览,3月23日-4月18日在佛山市东方印象艺术馆举行,展出袁湖记作品100件。3月23日在线展播,3月24日上午,举行专家学术研讨会。

图片

《石湾窑。袁湖记》专场学术研讨会

石湾窑专家有第一代石湾“花盆王”之誉的梁洪,石湾“陶塑龙王美誉”的梁鸿图,石湾陶老师傅、收藏家苏森,石湾陶瓷美术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孟涵,石湾陶艺收藏家林棠,石湾龙窑专家、釉色工匠、禅城区非遗传承人梁沛星,石湾釉专家霍启成,石湾釉专家、陶一峰厂长刘华生,佛山市石湾陶艺收藏协会副会长吴国标,佛山雕塑家周绍伦,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杨英才,石湾釉专家陈锐灿,石湾陶瓷美术学会秘书长杨晓明,佛山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张雪莲,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副馆长李燕娟,佛山市东方印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业务总经理谭浩忠等参加研讨会。

图片

《石湾窑。袁湖记》专场学术研讨会

中华陶瓷大师联盟常务副主席、佛山市东方印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谭浩深主持了研讨会。他首先介绍在凤毛麟角的史料中和藏家、大师采访中整理了《被遗忘的袁湖记》研究文章。

清末民初名店袁湖记,可能因早年被视为“行货”或者“洋庄货”,亦有人称之为“阶砖胎”藏品,有学者认为其流于庸俗,故被人忽视甚至被遗忘。香港藏家把此类作品算作古董。

袁湖记作品在秉承石湾窑陶塑传统“平凡和世俗”、“美而廉”特点上,更具实用性及装饰性。清末民初间石湾窑小型作仿,其实是家庭式手工艺个体户。所以店号多收购散户泥胚,加工上釉后集中烧制,因此包括袁湖记等店号作品均没有款识可辨。袁湖记在二十世纪初,其市场定位介乎欧洲与日本之间,它的艺术价值、竞争力在于其实用性、造型的变化和釉彩控制上。

图片

《石湾窑。袁湖记》专场学术研讨会

图片

《石湾窑。袁湖记》专场学术研讨会

图片

《石湾窑。袁湖记》专场学术研讨会

图片

《石湾窑。袁湖记》专场学术研讨会

本次展出的100件袁湖记店号作品,品种众多、造型各异、釉色丰富、精粗俱全优等品与合格品俱有涵盖。袁湖记釉色特色单色满釉、多色填釉、混色叠釉三类;器物类一大特色是实用与装饰手法结合,尤其专注把鸟兽虫鱼等形体改变成实用器皿,以各位动植物形状的花插、挂壁、文具、烟具、水洗、挂钩、扑满和玩具最为普遍。概言之,袁湖记早期作品较为精细,尤其刘传、区乾当“出模师”时的作品,后期作品则显得较为粗糙。

图片

《石湾窑。袁湖记》专场学术研讨会林棠发言

 

 

策展人之一的林棠介绍袁湖记展来龙去脉。

石湾陶瓷美术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孟涵谈了袁湖记的历史考证,佛山市博物馆的《佛山文物志》列清末民国初石湾制陶行业一览表中“古玩行(公仔行)”,袁湖记排列第8;梁华甫笔记,石湾20家古玩行,袁湖记位列11;区乾自传、刘传自传记载他们曾在袁湖记当“出模工”;廖洪标大师忆述,袁湖记老师是袁贵洪、袁永兄弟,东莞人,为人善良,产品很有特色,尤其以珐琅彩著名,在当时石湾窑中一枝独秀。解放后在南庄上元渡头旁设厂,最后合并到工艺社第九组。存在50余年的袁湖记从此消失于“江湖”,逐步被人遗忘。

图片

《石湾窑。袁湖记》专场学术研讨会刘华生发言

图片

《石湾窑。袁湖记》专场学术研讨会梁沛星发言

图片

《石湾窑。袁湖记》专场学术研讨会霍启成发言

图片

《石湾窑。袁湖记》专场学术研讨会杨英才发言

图片

《石湾窑。袁湖记》专场学术研讨会吴国标发言

石湾釉色专家刘华生、禅城区非遗传承人梁沛星、石湾釉专家霍启成、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杨英才从袁湖记釉色特点进行深入探究。佛山市石湾陶艺收藏协会副会长吴国标就袁湖记艺术收藏价值发表看法。

图片

《石湾窑。袁湖记》专场学术研讨会梁鸿图与苏森交流

图片

《石湾窑。袁湖记》专场学术研讨会参观展览

图片

《石湾窑。袁湖记》专场学术研讨会参观展览

图片

《石湾窑。袁湖记》专场学术研讨会参观展览

图片

《石湾窑。袁湖记》专场学术研讨会嘉宾合影

图片

《石湾窑。袁湖记》专场学术研讨会嘉宾合影

这是佛山首次集中展出袁湖记陶艺作品,也是首个袁湖记陶艺研讨会,为石湾窑学增添一笔财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